Q:2月16日央行公布2016年1月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社融信贷数据大幅上升,请问重阳投资如何解读?
A:央行数据显示,1月社会融资总量增加3.42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除外币贷款继续下滑外,其余各项融资均大幅增加;其中,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净融资规模均创历史新高。1月社融总量的大幅上升,既是信贷供求关系改善的结果,也存在季节性因素和外债去杠杆因素的共同影响。在资金投放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用趋弱背景下,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后续社融增长的持续性,更需要密切关注资金流向以及实体经济需求的恢复情况。
首先,在连续降息和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的背景下,信贷市场供求关系有所改善。从信贷需求端看,2015年央行五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并降低个人购房贷款首付比例,企业和居民部门的信贷需求都有恢复,而在国家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背景下,基建项目相关融资需求也出现显著回升。从信贷供给端看,在经济放缓背景下,央行对信贷额度控制大幅宽松,商业银行在利润考核压力下放贷意愿也有增强。
其次,1月信贷高增长也存在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早放贷早受益的观念较强,因此一季度通常是每年信贷投放量最高的时期。同时,由于2016年春节在2月初,这使得多数银行又将信贷集中在1月进行投放。可以进行参照对比的是2013年,春节同样在2月初,当年1月的社融总量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再次,外债去杠杆仍在继续。1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1.3%,企业加速偿还外币贷款。尽管1月境内金融机构发放的外币贷款余额仅下降1727亿元人民币,但境内企业从境外金融机构获得的外币贷款的变化并未纳入到社会融资总量的统计范围。因此,可以推测,企业本币债务的大幅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替换外币债务的结果。
最后,从历史上看,社会融资规模的大幅增长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回升,但这一规律的有效性自2015年中期以来已经大大降低,显示资金投入对经济拉动的边际效果进一步弱化。后续我们不仅需要关注未来一个阶段社会融资总量增长的持续性,更需要跟踪社融高增长背后资金的流向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切实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