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出现之前,伴随着钢铁行业的迅猛发展,钢贸行业也经历了一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按照钢贸商发展的阶段不同,可以将钢贸商分为四种类型:“搬砖头”、终端商、现货商和代理商。
通常来讲,对于刚入门的钢贸商,由于缺乏资源、资金和客户,只能从“搬砖头”做起,这种钢贸商主要通过在市场上为买家寻找便宜资源赚取差价。
当通过早期的“搬砖头”有了一定的资金和固定客户之后,这部分钢贸商开始不满足于在“搬砖头”的过程中获取的“蝇头小利”,就开始“跑终端”,为固定的终端客户提供服务,成为终端商,尽管终端商在为终端用户供货时需要垫付资金,但只要在资金回笼时有差价,他们还是很乐意垫资为终端供货的。
由于存在回款风险,终端商在进一步发展壮大之后,开始将资金压在库存上,他们守在办公室里,通过打电话联系客户,还通过广告商发布资源信息,等待采购方上门谈生意,而把主要精力花在分析市场行情上,根据行情节奏变化控制库存量,以求获取最大价差,成为现货商。
在市场里,只有大中型钢贸商才有实力“做市场”。其中的大型钢贸商,一般都能成为有一定门槛高度的钢厂代理商,成为代理商之后,不仅可以拿到钢厂的廉价资源,获得颇为丰厚的利润,而且可以享受到钢厂特有的追溯政策优惠,减少了经营风险。
然而,受钢铁产业链整体堪忧和钢价连续下挫的影响,特别是随着钢铁电商的兴起,钢贸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首先,“搬砖头”在市场里消声匿迹。钢铁电商问世后,市场价格透明,加上市场行情处于价格底部,恢复到2004年之前的价格,再也没有价差可拉,所以就产生了消灭绝大多数靠拉差价赢利“搬砖头”的效应。最为直观的表现,大多数“搬砖头”在钢材市场里的门店关掉了——营业执照和电脑搬回了家,有机会就做一单生意,没机会就给自己放大假或从事多元经营,谋求跨行业发展或再次创业。能够坚持下来的,一般在手头握有终端客户,成了仅有终端的采购代理商。
其次,社会库存停留在不饱和低位。代理商和现货商都在降库存,有的甚至做不起库存,就退出了代理商队伍,不再做坐在办公室里的“坐商”,而重拾老本行干起了为终端服务的“行商”。由于这部分大中型钢贸商有一定资源积累,能为终端提供“一条龙”式全方位服务,因此即便在采购价格上处于劣势情况下,也能在仓储物流、加工配送和资金运作等方面提供解决方案。在获得终端的认可后,一般都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此外,市场采购渠道多样化。市场里找得到的货,可以通过数家网上交易平台进行价格比较后,实施价廉优先采购原则。即在确保终端所需品种、规格、质量的情况下,从价格较低的资源中选择采购。市场里短缺的货,可到钢厂直接订货采购。
例如,随着三资企业产品开发需求,一种在国内市场几乎不用的0.65无取向硅钢片开始使用,但市场上没有这样规格的货。有家钢贸企业根据终端需求就到有关钢厂定制生产。因为市场有缺口,利润空间相对能争取扩大一点。现在这个钢贸商尽管把注意力放在多元经营上。
最后,越来越多钢贸商成为钢铁电商平台的会员企业。钢贸商根据自己的需求,作为钢铁电商会员企业参与平台挂牌、采购、拍卖等交易活动,并从中争取利润最大化。
有不少钢贸企业接到终端订单后,在第一时间到各电商平台进行价格比较采购,并抓住当下行情跌跌不休的特征,配置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尽快地把货发给终端。有的钢贸商则利用电商平台托盘功能,完成一些较大订单的业务。
从上述变化看,钢贸商把注意力放在服务终端的需求上,原有钢贸业态发生了深刻变化:“搬砖头”将逐渐消亡,“坐商”改为“行商”——终端合格供应商,并成为运用互联网技术不断改进钢贸流程的服务商。其中,也包括参与电商交易平台,完成企业销售和采购业务的钢贸商。
行业整体面临的严峻形势,使以往靠做库存做大钢贸企业的模式不复存在,靠赌行情扩大赢利空间的模式随之消失,靠拉差价赢利模式也少有空间。这些变化,都促使钢贸商的经营策略发生调整。而钢铁电商的出现,在给钢贸商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途径和方向的同时,也在帮助钢贸商回归为钢铁产业链上提供优质服务的本色。